2019年9月以來,國內(nèi)眾多高校陸續(xù)發(fā)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章與招生目錄,同時,2020年考研也在9月24日進入預報名階段。9月16日,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章與專業(yè)目錄。
根據(jù)浙江大學官網(wǎng)公布的簡章與招生專業(yè),其中,文學類專業(yè)初試科目為中外文學史、文學評論與寫作二門考試科目,范圍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語言學類為文史基礎、漢語與文獻二門考試科目,范圍包括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另外,浙江大學將漢語國際教育在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招生。
浙江大學作為雙一流、985重點高校以及中文類名牌院校,實力強勁,大師云集,也是眾多中文考研學子心中的求學圣地。下面,文研青年為大家分析2020年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中文考研考情,請研友參考。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簡介
院系簡介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的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897年的求是書院和育英書院的相關學科。求是書院1928年發(fā)展為浙江大學,設文理等學院,1939年文、理學院分設。育英書院1914年發(fā)展為之江大學,1940年設文學院。
學院科研經(jīng)費持續(xù)增長,總額已超億元。發(fā)表SCI、SSCI、A&HCI論文百余篇,獲教育部獎32項,4項研究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目前承擔國家級重大項目18項。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在職教職工207人(教師187人),其中教授85人(占比45%),副教授72人(占比39%),博士后工作人員50余人。文科資深教授1人、長江學者1人、青年長江學者2人、求是特聘教授8人、文科領軍人才6人。
學院高度注重國際交流,與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基爾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有著長期合作。
導師簡介
胡可先老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胡老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并以唐宋文學為主。唐代文學研究方面,主要側重于《全唐詩》研究、杜甫研究、杜牧研究、唐代政治與文學研究、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唐代家族與文學研究等;宋代文學研究方面:主要側重于宋詞文獻研究、詞人生平事跡研究、詞籍箋注等。
徐亮老師:徐老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學理論、文藝美學、文化研究。徐老師承擔的課題有文學理性問題研究、文學的泛化與文藝學的發(fā)展、文學的越界與文藝學的邊界。
吳笛老師:又名吳德藝,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會長、浙江省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學會會長、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國際A&HCI期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副主編等職,并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評審組專家,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吳老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詩歌研究、俄羅斯詩歌研究、文學翻譯研究。
吳秀明老師:浙江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等。 吳老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思潮、現(xiàn)當代小說、中國現(xiàn)當代歷史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批評。
黃健老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1982年考入山東大學中文系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專業(yè),師從孫昌熙教授研修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85年6月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分配至浙江大學工作,期間曾旅居香港,進修于香港理工大學,并在香港航天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任助理總經(jīng)理。2002年在浙江大學在職申請博士學位,師從陳堅教授研修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2004年6月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分別擔任《魯迅大全集》、《國際魯迅研究集刊》(中文版)編委、韓國《韓中言語文化研究》特約評委。
李詠吟老師: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李老師的學術研究主題有:(一)詩歌與哲學:(1)希臘詩學傳統(tǒng)與古典學;(2)馬克思與尼采;(二)本文解釋學與創(chuàng)作解釋學;(三)美學與倫理學:(1)康德與黑格爾美學;(2)文藝美學與生存論美學傳統(tǒng);(3)周易君子學與古典學。周明初老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元明清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代表著作(論文)有《晚明士人心態(tài)及文學個案》、《全明詞補編》、《楚辭集校集釋?離騷集校集釋》(第二作者)、《中國文學中的世代累積型集體創(chuàng)作》等。
孫敏強老師: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學術方向是“中國文學批評史”,有專著《詩意?詩心---觀照中國古代詩人審美追求與心靈的歷史》(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7月版)。著作《律動與輝光---中國古代文學結構生成背景與個案研究》獲得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基礎理論研究類三等獎。
盤劍老師: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為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游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文化創(chuàng)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動漫游戲?qū)I(yè)委員會主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劇作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鄭淑梅老師:又名鄭書梅?,F(xiàn)為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為電影學和電視劇藝術。代表性著作有《中國電視劇審美文化研究》、《世界電影名家名片二十講》
池昌海老師:現(xiàn)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專業(y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池老師的主要學術經(jīng)歷及方向為漢語修辭、詞匯、語法等研究。
許志強老師:浙江大學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現(xiàn)代小說敘事學等研究。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布爾加科夫魔幻敘事傳統(tǒng)探析”(2013年),是國內(nèi)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布爾加科夫及俄國魔幻現(xiàn)實主義敘事模式的論著。近年來,許老師對拉美和俄蘇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做了較為深入的考察,出版了兩部論著,在權威期刊《外國文學評論》和一級期刊《外國文學》、核心期刊《俄羅斯文藝》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了多篇論文。
陳東輝老師:現(xiàn)為浙江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yè)副主任、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典文獻學、清代(兼及民國)學術史、中國語言學史、中日(兼及中韓)文化交流史。李小林老師:文學博士,副教授,自1999年至今任教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學與研究領域為西方文學與比較文學、性別研究,跨文化戲劇,戲曲表演藝術。
陶然老師:江現(xiàn)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系主任,兼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151”第二層次人才、浙江大學唐立新教學名師。學術兼職有中國詞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理事、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理事、浙江省大學語文研究會會長、浙江省詩詞與楹聯(lián)學會副會長。陶老師主要從事詞學及宋金元文學研究。
汪超紅老師:2001年5月,浙江大學中文系博士后流動站出站。汪老師的代表著作(論文)有《明清曲家考》、《明清浙籍曲家考》、《宋琬年譜》、《姚燮年譜》、《吳綺年譜》、《古代平民詩選粹》、《六朝詩歌》等。姚永銘老師:1984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漢語言專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1996年9月考入浙江大學中文系,師從祝鴻熹先生學習訓詁學,1999年畢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1999年12月進入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隨魯國堯先生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研究工作。2001年12月期滿出站,進入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工作。姚老師的主要學術經(jīng)歷及方向為中古漢語。
王德華老師:現(xiàn)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賦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經(jīng)》學會理事,中國樂府學學會理事。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主要研究領域為楚辭研究、兩漢魏晉南北朝辭賦研究、唐前文學地理與空間研究等。
鄒廣勝老師: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畢業(yè)于洛陽工學院社會科學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1995年獲四川大學中文系世界文學碩士學位,方向為當代西方文學及美學理論。2000年獲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博士學位,方向為文學及美學的基礎理論。2000-2002年在浙江大學中文系博士后流動站從事中西文學及美學理論的比較研究。2006-2008在美國哈佛大學及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學。2010.12-2011.3在英國劍橋大學訪學。2012.1-2012.6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訪學。
梁慧老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哲學博士,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圣經(jīng)系博士后。2008年入選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2009年入選浙大學術帶頭人后備人才(“新星”計劃),2011年認定為浙大首批求是青年學者。梁老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希伯來圣經(jīng)研究、漢語圣經(jīng)詮釋學、圣經(jīng)批評與詮釋。
黃擎老師:一直致力于文學理論與批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在“關鍵詞批評”研究、20世紀40-70年代文藝批評話語研究等領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其公開發(fā)表、出版的論著《時代銘紋深重的話語風貌》《<傳奇>的回旋敘事與張愛玲的反線性發(fā)展觀》《“關鍵詞批評”研究》等獲學界好評。朱首獻老師:1996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中文系,同年入浙江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1999年畢業(yè)留校工作,2001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至201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從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塔里木大學參加教育部第七批援疆。現(xiàn)為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學基礎理論、文學史理論研究。
徐永明老師:浙江人文學院教授,博導。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辦公室主任,浙江大學“大數(shù)據(jù)+學術地圖創(chuàng)新團隊”和“學術地圖發(fā)布平臺”(http://amap.zju.edu.cn)負責人。2004年3月復旦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后進浙江大學中文系任教至今。先后在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訪問學者。撰寫、整理和編纂了《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文臣之首——宋濂傳》、《宋濂年譜》、《明人別集經(jīng)眼敘錄》(合著)等著述。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浙江古代現(xiàn)存著述總目》。陳力君老師: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影視文化研究、魯迅研究。代表著作(論文)有《逃離與眷戀:柔石小說中的精神流浪現(xiàn)象》、《啟蒙舞臺的邊緣化追求:<閑人三部曲>的文化意蘊》、《言說與不可言說:20世紀中國文學啟蒙話語的流變》、《現(xiàn)代文學中杭州形象的解讀與反思》、《新時期文學的瘋癲主題研究》。
汪維輝老師:?,F(xiàn)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研究方向為漢語詞匯史和訓詁學,出版著作《漢語核心詞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齊民要術〉詞匯語法研究》、《漢語詞匯史新探》、《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汪維輝卷》等,發(fā)表論文160余篇。
姚曉雷老師:分別在河南大學、復旦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yè)后到山東大學威海校區(qū)工作,2004年被山東大學破格評為教授;2006年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被評為山東優(yōu)秀青年知識分子,并被評為山東大學三級教授;2009年7月調(diào)入浙江大學工作。現(xiàn)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浙江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出版《世紀末的文學精神》、《靈魂的守護》、《鄉(xiāng)土與聲音》等著作。在中原地域文學文化研究、大眾文學和文化研究、當代文學史和文藝理論研究、重要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都富有成績。
陳玉潔老師:文學博士,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現(xiàn)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2014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呂叔湘語言學獎二等獎。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類型學,漢語語法學。陳潔老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浙江省第一批之江青年社科學者,求是青年學者,中國編輯出版高等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大學數(shù)字出版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主要從事數(shù)字出版、媒介文化、出版產(chǎn)業(yè)等領域的研究。
史文磊老師:浙江大學副教授,求是青年學者,之江青年社科學者,博導。漢語史研究中心、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史老師的研究方向為漢語詞匯史、漢語語法史、歷史語言類型學。真大成老師:中文系副教授,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碩士生導師。1998年考入浙江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02年6月畢業(yè),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入浙江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師從方一新教授,2005年3月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同年考入南京大學文學院漢語發(fā)展史專業(yè),師從汪維輝教授,2008年6月畢業(yè),獲博士學位。同年7月進入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10年6月出站留校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詞匯史、中古漢語、中古文獻校理、訓詁學。
彭利貞老師:博士(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語言學期刊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CASLAR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共同主編。主要從事句法學、語義學、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出版專著《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研究》、《從語義到語法》、譯著《認知語言學導論》,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
葉曄老師: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文學與文獻研究,中國文學近世轉型研究。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葉老師研究方向為元明清文學和詞曲學。
李旭平老師: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形式語義學、方言句法、語言接觸。林曉光老師:字揖寒。家本嶺南土著,從學滬上,三十歲后移宅錢塘。性好懶畏煩,不能與大人君子居,每日高晏起,縮縮于枕被間與晨寒相揖,自謂人生在床,若休息于大塊之間,因少號息堂,長而不能改焉。所好者多,又不沉靜,稍習得趣,輒棄去。其能樂之無厭,銷磨日月以求其道之寸進者,惟在書籍筆墨間爾。研究領域有1、漢魏六朝文學與文獻生成研究;2、中世貴族社會與貴族文學研究;3、中日文化交流史及日本漢學研究;4、古典書畫技法體系研究。
張廣海老師: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助理、中文系工會主席。在《文學評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一部(《政治與文學的變奏——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組織史考論》,香港三聯(lián)書店2017年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
咸曉婷老師: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唐宋文學與文獻研究。咸老師開設的面向本科生的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史(秋冬學期)、唐宋詩歌研究(春夏學期);面向研究生的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春學期)。羅天華老師: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哲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校內(nèi)兼職有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周有光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心。羅老師的研究興趣為語言類型學、形態(tài)-句法、客贛方言等,對疑問、語序、作格等領域作過專門研究。
龍瑜宬老師:201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F(xiàn)就職于浙大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俄羅斯文學。
金進老師:文學博士,2016年1月回國任教,現(xiàn)任職于浙江大學中文系,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海外華人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新加坡《南洋學報》副主編、新加坡大專文學獎評審。2007年7月博士畢業(yè)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師承復旦大學中文系陳思和教授。
2020年招生目錄
人文學院招生目錄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招生目錄
人文學院文學類參考書目
現(xiàn)當代文學:
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三十年》
吳秀明《中國當代文學史寫真》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
古代文學: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張德明《世界文學史》
吳迪《世界名詩欣賞》
王佐《英國詩史》
文藝學: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王元驤《文學原理》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19年現(xiàn)當代文學真題舉例
中外文學史
一、填空題(兩分一個,共十個)
1.論《白話為維新之本》的作者是__。
2.洪深模仿尤金奧尼爾的戲劇是___。
3.王蒙1992被《文藝報》集中批評的作品是__。
4.卞之琳的《斷章》最早收錄在個人詩集__中。
5."菊英的出嫁一段描寫",這段文字的作者是__。
6.《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作者是__。
7.劉震云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是__。
8.周作人與言志文學相對立的文學是___文學。
9.孫犁為代表的流派是__流派。
10.孫紹振1981年文章__討論新詩問題在崛起。
二、名詞解釋(六分一個,共五個)
《魯迅雜感集序》
第三代詩
小詩運動
京派
中間人物論
三、簡答(十五分一個,共三個)
1.《圍城》里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你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2.朦朧詩的論爭過程。
3.比較五四文學零余者和俄羅斯多余人的異同。
三、論述(第一題三十分;第二題二十五分。)
1.舉三例說明現(xiàn)代文學中的“小城鎮(zhèn)”敘事,并分別說明特點。
2.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與山藥蛋派的區(qū)別。
文學評論寫作
1、林語堂《人生的旅程》
2、莫言《作為老百姓寫作》
“作為老百姓寫作”和“為老百姓寫作”的關系;
聯(lián)系莫言創(chuàng)作的特征談談你的認識;
你怎么看待有人說文學既要“作為老百姓寫作”的平民性,又需要“貴族化”的超越性寫作。
往年招生情況
15-19年復試線(校線)
研情分析
一、學碩、專碩在兩個不同院系招生
浙江大學把文學學術碩士放入人文學院中文系進行招生,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放入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進行招生??忌鷳鶕?jù)自己報考專業(yè),關注兩個學院的招生情況與招生動態(tài)。
二、招生規(guī)模分析:規(guī)模平穩(wěn),機會均衡
浙江大學理工科為重,文科尤其是中文系是原杭州大學的底子,小院系的招生規(guī)模歷來較小,但統(tǒng)考與保送名額基本保持對半開的比例,且這一趨勢在2020年招生中繼續(xù)保持。
其實從招生數(shù)量絕對值來看,考試難度并不比武大、北師大等院校大,甚至錄取機會更加均衡,中文系同學特別是因改革科目考慮換學校的同學來說,是不錯選擇。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漢碩專業(yè)招生名額與其他院校相比較少,且統(tǒng)考名額還有進一步縮減趨勢。
三、題型穩(wěn)定,重在知識體系的考察
浙江大學初試科目較2019年相比無變化,文學方向為中外文學史、文學評論與寫作,語言方向為文史基礎、漢語與文獻,基本上還是按照文學考文學、語言考語言的方式出題。從出題形式上看,依然是重視基礎知識的考察,重視文學作品的分析,重視知識體系的整合,因此需要考生夯實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橫向比較和延展以及知識體系整體的梳理和把握。
速獲研情途徑
無論是考研還是保研,掌握第一手信息都是極其重要的。正如一位名人所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那么如何在繁重的備考中高效地獲取各大高校的招生信息呢?這里小研給大家推薦兩個快速通道:
方法一:每天刷一遍目標院校的官網(wǎng),這是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但信息相對單一,不具有可比性。為此,小研向大家強烈推薦“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上面有絕大部分高校的招生簡章、招生目錄以及推免指南等研招信息,很值得一看哦!
方法二:關注目標院校的相關考研公眾號以及網(wǎng)站、QQ群等。這里向大家推薦“文研青年2020年中文名??佳行畔⒔涣魅骸?,快速獲取新鮮且重要的信息。
文研青年中文名??佳行畔⑷簩?月中旬開始分享各大高校公布的最新簡章,招生目錄、推免等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各大高??佳锌记?,對新的考研趨勢進行預判,期望能幫助大家盡早做好擇校和擇專業(yè)的準備。